首页 动态 > 内容页

重磅 | 中央最新部署!5大信号!_世界新动态

时间 : 2023-04-29 13:08:45 来源:媒体:天津广播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相关资料图)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

会议还明确了一些重要的具体举措: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等。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关键所在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我国GDP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3月份消费和出口的两位数增长,表明我国消费活力在逐步释放,也显示出我国出口部门的韧性。

这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实现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在加快恢复,尤其是积压的部分接触型服务消费,比如餐饮、出行、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在加快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优势产能带动3月出口的回升。此外,一季度宏观政策提前发力,推动了基建投资、技改投资等保持较高增长;各地各部门开年大力“拼经济”,推出包括发放消费券、鼓励企业扩大产能、稳外贸稳订单等举措,都有助于一季度经济的加快恢复。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一季度我国经济的加快修复,依然存在部分挑战。比如,一季度汽车类消费同比下降2.3%,在各地加大汽车促销力度的基础上,汽车消费不及预期,显示出部分耐用消费品的乏力。3月出口实现快速回升,但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3月出口回升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一季度整体就业在改善,但是青年群体失业率有所上升,显示出当前经济尚在恢复期,有待更多就业岗位的释放。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表态偏向乐观,但是也指出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财政政策方面,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比较快,可以维持较快发债力度,推动专项债加快投入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货币政策方面,应该继续加强对头部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纾困,支持居民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投资等。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经济的恢复,不同部门感受存在差异。比如,当前服务消费恢复较快,但是汽车等大宗消费增速偏低,工业生产也增速略低于预期,需要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再比如,当前房地产市场在恢复,但存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新房和二手房销售的分化,依然需要政策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需要关注青年失业率上升的问题。要促进青年群体就业,首先要稳外贸,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发挥好中国工人、物流、产业链最可靠的优势,留住更多产业和工作机会。再者,要优化营商环境,稳住民企预期,提振民企信心。要营造讲规则、法治、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让民营企业放心大胆经营。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部分东部经济大省在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到了要着力稳住外贸大盘。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4%,但是不少外贸大省出口增速不及全国水平,少数东部大省甚至出现负增长。在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关键技术“卡脖子”、国内中西部及东南亚国家更具成本优势的背景下,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部分经济大省的重要工作。

“当前全球的产业链布局都在综合考虑效率和安全。出于风险考虑,外资会加强多元化多区域的布局,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扩大,我国部分后发成本优势在消失,但是市场规模优势更加凸显。我们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此来更好吸引外商投资”,罗志恒指出。

扩大新能源汽车优势,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

会议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重点点名了新能源汽车和通用人工智能。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消费领域的热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也成为我国外贸“新三样”的一大品类。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总监陈丽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大势,是产业技术上的突破点,也是新经济的增长点。这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出口维持高速增长,显示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实力。加强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罗志恒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技术上要不断精进抢占高点,同时也要解决国内里程焦虑、充电不方便等顾虑。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既能提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能有效提振国内汽车消费。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跟ChatGpt现象级应用有关,要顺应全球数字革命的趋势。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4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在北京举行。所谓“平急两用”型设施,就是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立即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该现场会指出,将“平急两用”理念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平急两用”的民宿和酒店、储备一批单体大型方舱医院、升级一批应急医疗服务点。此举旨在推动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短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

罗志恒表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这既能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能腾出更多土地,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缓解超大特大城市土地供应不足和房价上涨的压力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应急能力。

下一步中国经济怎么干?

对于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提出了一系列重点措施。

山东淄博一家烧烤店内座无虚席,食客排队享用美食。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恢复和扩大需求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赵锡军认为,当前需求是结构性恢复,原来疫情期间不能实现的一些需求加速释放,比如餐饮、旅游、交通,但中长期一些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住房,恢复得没有那么快,需求的恢复和扩大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是政策可以有效发力的重点。应继续加大对居民大宗消费特别是汽车消费的支持。

——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赵锡军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民营企业投资预期受到不正确议论的干扰,要不断加大稳预期的工作力度,尽快消除干扰,稳定民营企业预期,使其正常安排生产经营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强调,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4.8%,实现了“开门稳”。但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外需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约因素。赵锡军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调低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再加上供应链不稳定,都给外贸带来了压力。

徐洪才表示,目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订单下降比较多,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董希淼认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

对于会议提出的“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徐洪才认为,受制于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社会加快来临,再加上房地产产能过剩,房地产供给需求失衡,城中村改造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作为一个抓手激活市场交易。

资料图: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机互动吸引观众。汤彦俊 摄

——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在外界看来,在当前人工智能领域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锡军表示,目前,国内多家科技企业也在加足马力开发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我们要跟上脚步,这对以后占领科技制高点有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到,现在最大的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革命性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其可能引起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这也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编辑 | 韩振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重磅 | 中央最新部署!5大信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