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面临哪些瓶颈又该如何突破?南海氢能产业有何优势?有哪些短板?未来又该如何突破?8月28日,“绿色发展,氢探未来”——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仙湖实验室举办,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近三十家行业机构和企业济济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资料图】
研讨会现场。
与会嘉宾围绕氢能产业链条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研讨,就企业发展的思路瓶颈、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集群培育的政策瓶颈等集思广益,研讨氢能发展的市场路径,探索推动氢能发展的技术动力,探讨突破机制限制的政策思路。
“今天活动是一场凝聚共识的活动,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活动,是一次明确方向的活动。”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梁柱荣说,研讨会既谈宏观方向也讲微观问题,既做技术的思考也看发展路径,在摸清家底的同时也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找准了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的短板,明确了产业未来发展之路,与会人员收获满满,获益良多。
氢能推广需降成本提技术
氢能在推广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是一大难题。在研讨会上,如何降本提技术成为与会专家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氢能燃料电池材料价格昂贵,很难走入千家万户,未来材料体系的革命性将会是降本的唯一途径。”仙湖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测试中心主任张锐明全面分析了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进展、挑战及解决思路。他认为,未来氢能将会进入更多工商业领域,氢能将会有大规模的需求。为此,目前季华实验室也正在开展下一代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其关键材料制备与评价技术研究,实现精准控制极化损失下降。
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宁就南海氢能产业现状、南海氢能产业存在问题、各区域氢能产业情况作主旨发言。他认为,氢能价格的下降要靠技术来解决,不能靠简单的重复的规模化生产来解决问题。
与会嘉宾围绕氢能产业链条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研讨,就企业发展的思路瓶颈、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集群培育的政策瓶颈等集思广益,研讨氢能发展的市场路径,探索推动氢能发展的技术动力,探讨突破机制限制的政策思路。
“今天活动是一场凝聚共识的活动,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活动,是一次明确方向的活动。”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梁柱荣说,研讨会既谈宏观方向也讲微观问题,既做技术的思考也看发展路径,在摸清家底的同时也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找准了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的短板,明确了产业未来发展之路,与会人员收获满满,获益良多。
“降本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规模化发展一个是技术的提升。”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博认为,必须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氢能,才能推动降本。“南海氢能产业要占据氢能产业链中的制高点和金字塔,形成特色优势,发挥制造业优势。”刘博认为,南海氢能产业未来要加大研发力度、保障氢源供应并完善评价体系、加大对外合作交流、保障管理、统筹和政策执行力度。
研讨会现场,包括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速冠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了行业的探讨和建议。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氢能的央企二级单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电投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自动化、高性能低成本的性能相关的装备,通过打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的知识可控,解决行业的进口依赖。
“目前在北京、武汉、宁波也在推广,其中在佛山推广了17台环卫车,至今在南海区运营16万公里。”国家电投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磊说,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条件很好,未来要以示范应用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包括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全面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承接“仙湖氢谷氢交通示范项目”并已经成功交付试运营,该公司副总经理施涛表示,目前产品达到了燃料电池两轮车的基础要求、可靠性和安全性,未来新产品将会在三龙湾继续试验,聚焦更长的续航时间,更广的环境适用性。“比如我们可以做到五天或者一个星期才换一次燃料,这样运维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
将常态化每月组织交流活动
“这次交流会非常及时,与众多同样进行了交流,也更加详细了解南海发展氢能的决心和一些政策。”主旨报告和发言后,与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继续展开讨论,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南海氢能发展起步早,目前已有超过150家氢能相关企业和机构,涵盖氢能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超600亿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包括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也已经相继落户,吸引7位院士项目落户,南海已经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创新引领区。
在今年5月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南海区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佛山特别南海在氢能产业是国内起步最早的。”仙湖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志方说,目前仙湖实验室有近10万平方米的科研用地,还有100多亩的科研用地,氢能科研设备在大湾区也是最先进的。
本次企业沙龙是南海氢能产业自发的一次行业交流盛会,也是落实区政府最近发布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方案的具体举措。企业沙龙有效地增强行业链条的互动,有力推动产业链条的共融,推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增强企业扎根南海的信心。
“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搭建互信、互惠、互联、互助、互建的行业交流集市,为氢能产业链提供全方位、广覆盖、促发展的常态化服务。”梁柱荣说,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南海谋划了一系列行业链条服务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由各方轮流坐庄,持续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强化本土产业链条企业和机构的融合协作,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提升南海氢能产业的竞争力。
而随着《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方案》的发布,南海在氢能产业链常态化服务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南海将找准发展短板,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扎实做好行业服务,推动探索政策突破,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推动南海区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进程,为中国氢能产业探索南海路径,为国家“双碳”事业打造氢能板块的样板间。
来源:南方+
编辑:方良腾
审读:乔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