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内容页

隐形高教“洼地”,太难了-当前报道

时间 : 2023-06-29 10:28:46 来源:搜狐教育

隐形高教“洼地”,太难了


(资料图)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又是一年高考季。随着各省份陆续公布分数线,到底“哪里更卷”也成为热议话题。

比如今年,浙江因高分段考生扎堆冲上热搜。此前,河南、山东、江西、山西等省份也常年位居话题中心。而在各种“高教洼地”“升学竞争”排名中,常年与这些省份同处倒数位置的广西,却似乎鲜少有人关注。

与河南、山西等省份类似,广西少有名声在外的名校,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位于首府南宁的广西大学,知名度并不高。与此同时,广西高校数量较少,高职院校占普通高校一半以上,高校整体实力并不突出。

而广西高考的难,还不只是因为高校这个痛点。

隐形“卷王”

在知乎上,有一则关于广西高考的提问引来热烈讨论:广西高考录取率几乎全国垫底,为什么没有广西人抱怨?

与河南、山西、江西等长年因高考难度高、高教资源匮乏而受到热议的省份相比,广西的“声量”确实显得不太高。但广西考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比这些热门“洼地”来得更小一些。

2021年,国金证券研究所曾对各省份211、985高校和清北录取情况进行对比。据统计,广西考生的211录取率为4.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1%),高于10个省份;而985录取率,广西仅高于5个省份,清北录取率更是仅高于广东、贵州及云南。

某种程度上,越是高水平高校,广西考生面临的报考录取难度越大。

原因何在?

一方面,这源于本地高水平高校不足。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到今年,广西共有87所普通高校,居于全国第17位,与河南、江苏两座高校大省相比,数量不足其168所的一半。而若将统计范围缩窄至本科高校,广西仅有38所,在全国排名也下降至18位。

而本就有限的本科高校中,“双一流”高校更显稀缺。根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广西仅广西大学一所入围。而在列出的建设学科中,广西大学也仅有“土木工程”在列。

另一方面,广西考生又并不算少,令竞争进一步加剧。

以今年报考人数来看,广西今年高考统考报名人数达到46万余人,比去年再增2万余人,连续8年大幅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广西考生人数排名第11位,在西部省份中则排名第三,仅次于四川和贵州。

眼下,一些省份已步入人口增长拐点,考生数量下降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但在广西,仍有源源不断的新生人口壮大高考后备军。

去年,广西常住人口增长10万,达到5047万人,增量居于全国第5位。同期,人口大省河南则已出现11万的降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西规模仍显充足的出生人口——去年,广西出生人口达42.9万,自然增长率为7.2%,仅次于广东和贵州。

“祖上阔过”

蛋糕本就不大,分蛋糕者又不断增加,令广西高校紧张形势尤显突出。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广西为什么缺好大学?

要说没有高校发展的基础,广西可能不愿承认。与山西、河南等高教弱省类似,广西也曾有一段辉煌的高校发展史——

1928年,广西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广西大学在梧州成立。

图片来源:广西大学官方微信号

广西大学诞生之初规格颇高。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君武,其与北京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一道有“北蔡南马”之誉,同享盛名。1939年,广西大学成为民国时期全国32所国立大学之一。

发展鼎盛期,广西大学师资力量不可谓不雄厚。据广西地方志记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大学曾先后聘请竺可桢、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学校任教,教学水平大为提高。后因战事数次迁址,到1949年,迁回桂林的广西大学已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在几年后开展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院系被拆分至近20所高校,其中不乏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孕育出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农学院等当地高校,广西大学则随之撤销。

图片来源:广西大学官网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一篇文章曾形容:从广西大学分散出去的各大院系,逐渐成长为全国鼎鼎有名的高质量大学院系,称得上是“漫天璀璨,桃李天下”。

但另一方面,广西唯一拥有雄厚办学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也因此“元气大伤”,为广西发展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除了广西大学,广西也不是没有过其他“潜力股”。

1960年,在全国工业发展大潮中,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建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它不仅孕育了随后广为人知的桂林漓江厂,也成为如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从资源上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曾是全国仅有的五所隶属于原电子工业部的高校之一,也由此接受过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对口支援计划。到现在,其还孵化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等高校。

然而,这两所过去颇有名气的学校,如今早已风光不再。根据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排名,广西大学仅位于第96位,与曾经的地位相去甚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则居于第231位,在原电子工业部隶属的五所高校中排名垫底。

抱团取暖?

眼下,教育资源的短板愈加明显,一个更为紧迫的课题留给广西:高校水平要如何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数量上看,广西并非没有努力。若回顾《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自2019年至2023年变化情况,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在5年间增长9所,与之相比,同样面临高教发展短板的中西部省份中,贵州增加5所,江西增加5所,山西仅1所,只有河南以27所数量超过广西。

但广西增长的9所高校,全部为专科学校。而河南、山西在本科学校建设上则均迎来突破,5年间各增加1所。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在分析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时就曾提到,广西本科院校少,研究生、本科生占比低,高职院校占全区普通高校一半以上,要改变广西高等教育落后状况,必须积极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建设,提升本科教育水平,着力实现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换句话说,数量要保障,质量更要跟上。广西缺的不只是高校,更是能满足优质教育需求的高水平高校。

近几年,一种推动独立学院转设为本科学校的策略被广西采纳。2021年,教育部对外披露拟同意25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其中4所位于广西。

通过这种模式,广西也谋划在南宁、桂林两个广西高校集聚城市外设立更多高校。一个代表就是,广西此前向教育部争取,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合并转设为“广西海洋学院”。

回顾广西高校发展史,不乏向外借力、后发先至的成功经验。眼下,广西也进一步提出争取国内知名高校对口支援,推动域内高校水平提升,并将6对高校对口帮扶写入“十四五”规划中,其中就包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接受电子科技大学对口支援等。

这不只是广西一个省份的事。

早在2020年,教育部就曾透露,要推出两个“西三角”高等教育战略支撑点,将每所高校点的发展变成紧紧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集群发展。通过高校间的“抱团取暖”,提升高教落后地区的迅速发展。

此前有研究指出,到2020年,广东、江西、广西、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10个省(区)无法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在中国地图上恰形成了一个“C状滞后区”。除广东、江西外,其余8个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

广西则是落后地区中的落后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抽样调查数据,2021年广西6岁及以上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仅13.4%,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

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广西而言,提升高教水平,不仅是解决高考难的问题,更是改变全区经济发展落后现状、为下一轮发展积蓄人才和创新动能的根本点。

每日经济新闻

x